真傳吳式太極拳講義(吳公藻,馬岳梁著)

[薦者按]吳公藻(1899-1983)為吳式太極拳鑒泉宗師之次子;馬岳梁為鑒泉宗師之長婿,上海

鑒泉太極拳社社長,吳式太極拳傳人。該講義于1935年首次出版,因文字簡要而于太極拳要義

闡發詳盡,久已遐邇武林。今據1985年香港上海書局再版材料分七部分植入,以饗同好。

第一章 概論

太極拳創于何時?眾說紛紜。據明史「方伎傳」所載洪武{1368-1398}十七年太祖詔求三丰赴。二十五年乃隧入雲南。建文元年完璞子訪三丰于武當,適從平越歸來,相得甚歡。永樂年侍讀士胡廣奏曰︰三丰深通道法,拳技絕倫。……,此說大致可信,是則太極拳傳于世已年。清同治(1862-1974)年間吳家太極拳第一代宗師全佑受業于楊露蟬楊班侯父子,受蟬之命拜于班侯門下,于今已傳世五世,亦百有余年。

一種學術能流傳于久遠而不替,且世世代代發揚光大,戰後更發展至南洋、美加等地,定有其

必傳之價值,茲綜其要而言之︰

一、以盤架為體,在強健筋骨,調和氣血,合乎現代生理學與病理學之理,能防疾病于未發,亦能療之于已發,祛病延年,為後天養生之術;

二、以推手為用,循太極動靜之理為法,采虛實變化之妙為用,合乎心理學和力學之理,以柔克剛,以剛濟柔,可以得技擊實用之效;

三、應敵時隨屈就伸黏連不脫,能因人之勢,借人之力而致敵于敗,非力敵,而系智取;

四、太極拳為道家之行功,注意武德修養,每一姿勢無不中正安適,每一動作無不輕靈圓活,決無剛猛激烈致敵于死地之意,此為仁;

五、以養氣蓄勁,柔中有剛,精神內斂,意存丹田,則愈練愈精,愈練愈微,由微入妙,由妙入神,而至形神合一,達到大勇無畏境界。

太極拳一不用氣,用氣則滯;二不用力,用力則斷;三不用法,有法則盡。

(唯初學者則不能無法,須知先有規矩後成方圓;先有法而後無法,則臻最高境界)

而系以棉、柔、巧為行功要旨。其動也,則全身無不動;其靜也,則全身無不靜,動中寓靜,靜中寓動,動靜互變,無笨重遲滯之弊。男女老幼皆可習練,動作純任自然,物來順應,學之毫無困難,苟能精勤研究,歷久不懈,獲益非淺。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orrisio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