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傳吳式太極拳講義(吳公藻,馬岳梁著)

第十一章 八法之力學原理

凡物變換位置,謂之運動。運動之原因則由于力,故論運動之原因者曰力學。

古代希臘哲學家。數學家。博物學家阿基米得(ARCHIMEDES287-212B. C.)說︰如能

使我于太空中得一立足之支點,則我能使龐大之地球移動。阿基米得是杠杠與浮力原理之發

現者,深信利用杠桿。加下力于其上,而能起大力之作用,無論體質與重量如何巨大之物體

,亦能使之移動。

太極拳「四兩撥千斤」原理與「力學杠桿」原理不謀而和,同是一小力起大力作用。

技擊所憑藉者,一身與四肢耳。以手擊人或以腳踢人,無論為手為腳必須進行一種運動,此

種運動必有一支點和力點。支點被移,用力點之作用即可改變之。

故太極拳之應敵,不接觸對方之重點,而系移動其支點,使其自己失中,或引導對方之力量

,使其落空;或籍對方之

攻勢,使其作方向之轉移。凡此種種,皆力學也。

推手八法之掤、履、擠、采、列、肘、靠,茲以機械轉動之原理解說如下︰

一、掤勁︰

此為軸之上旋作用。對方大力壓下,其進攻位置當在上部,則順其來勢與方向,加以向上旋

轉動作,使對方之力必懸空。上旋作用等于輪帶之下加一從動輪軸,可起轉移牽引之效,使

對方之力落空。

減輕重量之滑輪或軸心中之彈丸,以及氣之膨脹或浪潮之向上作用均屬掤勁。

二、履勁︰

此為軸之左右旋轉作用。左旋謂之左履,右旋謂之右模斜上旋謂之掤履,斜下旋謂之采履。

若以手掌運用履勁,不必旋轉,只是以掌心或手指加以粘黏牽引即可。

輕重快慢,全以對方之動向為轉移,自己只須不丟不頂,隨其所之而之。

三、擠勁︰

此乃兩個輪軸並行而異向之旋轉作用。如壓面機之滾軸,同時向內旋轉,則面片在兩重並旋

之中逼擠而出。推手時一方以肘勁或靠勁進攻,另一方則以采履之勁順而入反出。

此勁須用剛勁,即口訣曰︰如錢之投鼓,如球之撞壁也。

四、按勁︰

此乃輪帶之挫動作用。輪帶處于發動機與大車輪之間,其動態如水之流泄,能起帶動牽引作

用。輪帶表面屬掤勁,里面與車輪接觸部分屬按勁。大車輪本身是被動,受輪帶之挫力而旋

轉者也。又如制爆竹之挫紙機,半月形車輪下置半月形挫床,將紙筒置挫床上,車輪推過,

紙筒即被挫緊,亦屬按勁。

然按勁並非全力下按,太極拳諸勁全是旋轉,是活動力而非死力。

五、采勁︰

此「寺」軸之下旋作用。對方用力進攻,我則在其長臂上加一軸,有牽引其前進之作用,所

謂仰之彌高,俯之彌深,進之愈長,退之愈速之意。此勁在平衡對方之力時起杠桿作用,即

如秤桿與秤砣,不問物體輕重,僅將極小之秤砣加以牽引轉動而已。凡對方之力向前向上時

均可以采勁牽引之,其根自斷,其身自浮。

六、列勁︰

此乃輪盤之旋轉作用。平面旋轉或離心旋轉均屬列勁,如投物于旋轉中之輪盤,必被摔出也

。對方一受列勁非但無法站立,無法維持重心,更有被拋離之感覺。列勁包含掤、履、勁、

按、采等功能,兼有一股內在之力,形成一渾圓之旋轉體,其性極剛而烈。

七、肘勁︰

此乃將掤、履、擠、按、采、列等六種勁混合運用于肘臂之上。

運用之法完全聽隨對方之動作而動作之,如嶗勾返取 無論內圈外圈,或上下左右翻轉,肘里

捶,肘開花之勁,均由此處

拳經曰︰含胸拔背,鬆肩垂肘,便是運用肘勁要領,要鬆軟柔化也。

八、靠勁︰

分為肩靠與背靠。肩靠多屬乘虛而入,或順勢而取。利用肩打,如杵之與臼、擊而搗之。背

靠多用于兩人相互抱持或轉變方向時,由腰而被扭轉旋動之。背靠雖用背打,但與肩靠有連

帶關系,善用肩打也彼連帶用背。靠勁不在于姿勢,而在于氣之膨脹作用,宛如突然爆炸,

使對方感受到強烈震撼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orrisio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