崑崙仙宗劉培中老師所傳授的道功拳,是配合道功修煉的拳,招式動作和一般太極拳稍有不同,可是有很多理論值得研究太極拳者參考。

崑崙仙宗的《道功拳劍祕錄》記載:「由此家師在功課外加傳太極拳術,並曰此拳為道功拳,不但武功精湛,並能長壽。道者不但文武兼通,更可知明達聖,而遂於大明之上。」張三豐說:「學太極拳為入道之基,入道以養心定性、聚氣練神為主,故習此拳,亦須知此,若心不能安,性即擾之,氣不外聚,神必亂之,心性不相接、神氣不相交,則全身之四體百脈,莫不盡死。」又說:「必須功拳並練,功屬柔而拳屬剛,拳屬動而功屬靜,剛柔互濟,動靜相因,始成為太極之象,相輔而行,方足以致用。」這是說,打太極拳是修道入門的基礎,修道者心要清淨、性要安定,氣不可以散亂、神要練得能有推動的功能。練習太極拳要「養心定性、聚氣凝神」,如果心不安、性就不定,氣不聚、神就亂,這時候心性不能合一、神和氣不能交合,那麼四肢百脈都不能活絡,就會因「氣滯」而喪失生機。又說,打坐練功和打太極拳都要注重,打坐是「靜態」、「柔性」的功夫,打拳是「動態」、「剛性」的功夫,兩者要互相配合才能如同太極陰陽相生的原理,才可以修煉有成。

練習「道功拳」除了「凝神聚氣」外,還要分清「力」、「氣」、「炁」的不同。這三種人體的功能,其中「力」的功能是大家都知道的;「氣」就比較少人去重視它,甚至根本忽略它的存在;「炁」更少有人知道,它卻是修煉道功者不斷追求的「珍寶」。

「內家拳術」注重的是「氣」,透過各種呼吸、吐納、導引、站樁或打坐的方法「練氣」,以增進體能狀況,甚至發出特異功能。「炁」可以通玄、合道,就少有人去研究了。

個人對於「道功拳」和「道功」的修煉所知淺薄,僅將這三種不同的人體能力,分別就其(1)原理、(2)練習方法、(3)功效及優缺點三個範疇分析討論。

 

壹、力

  一、原理:

     「力」是每個人都有的功能,「力」主要是由肌肉產生。人在活動、運動、工作當中,都必須用「力」,因個人體質、動作習慣會有力量大小的不同。「力」就有強度、持久度、靈活度、速度的不同。人不能沒有「力」,否則就像軟體動物般,全身軟綿綿的,無法做任何肢體的運動。

  二、練習方法:

     「力」有很多鍛鍊方法,比較剛硬的練法如重力訓練,可以增加肌肉的強度。但是也有比較柔軟的,像體操、舞蹈、游泳,可以加強肢體肌肉的靈活、柔美。

中國武術中像北派的少林,南派的詠春、太祖、白鶴等類拳術中,都有練功方法可以加強肌肉、肢體的靈活、堅韌度。

 三、功效及優缺點:

   「力」堅強有實效,可以明顯發揮人體四肢功能,不須要懂得太多原理,就可以鍛鍊出很好的四肢效力,任何人都可以做到。但是人的大腦神經習慣於短暫爆發式的「出力」方式,會消耗較多身體熱量,就有不持久、受體型限制等缺點。

 

貳、氣

 一、原理:

     「氣」的能力是由大腦神經為產生來源,經由經絡、氣脈運行到全身,可以提高人體運動的速度和功能,比「用力」的方式來運動肢體更為細緻。

以「氣」運動肢體需要的熱量較少,「氣」的鍛鍊過程中,提升神經、內分泌、內臟等功能,注重經絡學中各種「氣」(金木水火土)的平衡性,所以還可以增強免疫力,激發人體更大的潛能。

  二、煉氣的方法:

     前面說過太極拳注重的是「凝神聚氣」,譬如手眼身法步的協調訓練,就會有加強「凝神」的功效。聚氣要先練氣,練氣的初步離不開呼吸法,呼吸就一定要從「丹田」開始,這裡先把練氣方法簡單介紹:

    (1)太極拳的練氣:

     太極拳呼吸都要達到「丹田」,吸氣時將氣由鼻直接吸到小腹,呼氣時空氣由鼻輕微呼出,但是「內氣」要留在「丹田」鼓盪,就是練太極拳時不斷要求「鬆腰落胯、氣沉丹田」的原因。

這樣的腹式呼吸,並不是用力壓迫到小腹,而是練習拳架時盡量放鬆身體、姿勢正確的情況下,自然而然的讓呼吸下沉到「丹田」。也就是吸氣要到「丹田」,呼氣時「內氣」也是沉到「丹田」,一提一放之間,使「丹田」之氣日積月累的培養出來,如孟子所說:「我善養吾浩然之氣……其為氣也,至大至剛,以直養而無害,則塞於天地之間。……心勿忘,勿助長也。」順其自然的把「氣」練出來,再經過拳架、發勁等的訓練,使「氣」更堅實、更靈活,運用到發勁。

   (2)道功拳的練氣:

     道功拳的呼吸是用「玄氣功」、「正反呼吸」為基礎,吸氣時納入「祖海」,呼氣時沈入「丹田」,隨著套路招式的一開一合、一鬆一緊,「氣」就在祖海、丹田之間上下鼓盪,進而充盈向上下四方分佈。內氣佈滿全身後,隨著動作自然達到「九轉」、「河車」、「三才合一」、「任督互參」等功法,「打拳如打坐、打坐如打拳」的舒綿境界就會自然產生。

道功拳還要注意「運氣、行氣」來進行「煉氣」,「道功」的入手功法中已有很多煉氣的功夫,像「道家十六錠金」、「正反呼吸」等,透過拳架的「運氣、行氣」使真氣更為輕靈活潑。

「道功拳」注重「玄氣功」的動作配合( 有如陳氏太極拳中的胸腰摺疊 ),招式中陰陽互換、大小十字架、斜十字架等的「虛五與十」練習,把電能貫通到全身的筋、脈、骨、髓。

      「道功拳」運行真氣,把打坐中所煉得的「真氣」,貫通到身體的各個部位,展現到四肢、運用在消除疾病,以達到改換體質、健康延年的目的。

   (3)練「氣」的原則:

      初學「太極拳」要盡量卸下全身的「力」,到「一羽不能加、蠅蟲不能落」的地步,就能體會到「氣」的感覺,這就是「卸力補氣」;就是改掉我們身體「濁重」(用力)的壞習慣,成為「以意行氣」的好習慣。

然後以丹田為中心點練習「氣」的鼓盪,配合拳架的下盤、腰襠、肩肘練習及精神力的練習,把「氣」佈滿全身整體以「發勁」。「發勁」是力和氣的配合,不是單純的「用力」,所以速度、強度都和「力」不相同。

在丹田練習這階段是要能夠「練精化氣」,用的都是陰蹻、仙骨、真氣穴、副腎、陰維、元神、陽維等關竅。

「鑄氣」就是充實「氣」的強度,把「氣」鍛鍊成為高強度的「氣」,「氣」的強度達到臨界點後,加之「練神」的功夫,又會產生「氣質」的改變,成為更高層次的「炁」,等到能夠運用「炁」以後,就漸漸會有「關竅」的效驗產生,那時就可以進一步研究道功修練的「炁」了。

 三、功效及優缺點:

     「氣」是用腦神經、意識的深層配合呼吸來練,加上內臟運動所產生的內在功能,速度上比力更快、強度上比力更強、還會有穿透力,使用時所消耗的卡路里比用力( 體能 )更少。在武術運用上,氣和力和結合,就能夠發揮出各種的「勁」。但是「傷人者恆被人傷」,發勁時產生的強烈「氣爆」,固然可以震傷對方,但自己經絡也要承受相對的打擊;如果是在自己承受範圍內的倒還無妨,如果超過自己的承載範圍,那就要被反彈震傷氣脈了。

在練氣過程中,身體各器官的功能也因為氣的充沛而不斷改變,經脈也會因充足而產生衝動、壯實現象,如能藉道功拳、太極拳這類動功配合,那種有無相生的體質改換過程會很順利的完成。

 

參、炁

 一、原理:

     「炁」比「氣」的層次更深一層,「氣」由人體產生,可以把人體隱藏的潛能發揮出來,運用上「用氣」要比「用力」的效果好得多。「氣」是介於「力」和「炁」之間的一種功能,透過「練氣」可以很快的提昇到練「炁」的層次。有時候,藉助呼吸練習的氣功,稱作「氣功」;不管呼吸,以「意念」導引行之的內炁,稱作「內功」。氣功、內功之間並沒有嚴格的劃分,只有初學者較易入手,或是較難體會意念運用的不同。

「炁」也可以說是「靈炁、玄炁」,也就是「以靈導引」練出來的更高層次的「能」,張三豐在〈太極拳行功心解〉中說:「全神意在精神,不在氣,在氣則滯,有氣者無力,無氣者純剛。」這句話中的「全神意在精神」就是太極拳中「虛靈頂勁」、「頂頭懸」所要追求的內在目標。以道功來說,就是要用頭部的玄關、靈台等關竅來收發能量,也就是提昇「用氣」到「用靈」的境界。以個人經驗來說,當推手的時候,如果還要注意到氣沉丹田、調整呼吸,往往就會變得神經遲鈍緩慢、鬆軟無力。如果忘卻呼吸、六神統一、意守靈台、保持輕靈通透的感覺,反而較能打起精神、意到手到、輕快靈巧,這就是「有氣者無力,無氣者純剛。」的意思吧。

《道藏》張三豐全集曰:「崑崙之上有玄門,其竅甚小,陰陽會合時,不許動搖,待其情性相感,自然彼我相通,凡有形質者,不能升入竅內,夫惟真氣橐籥,乃能進入竅內。」這裡的崑崙指人體最高點的關竅,玄門是指「玄關」,玄關竅非常之小,而且要有相當的「定力」,等到其「情性」和宇宙的「靈電」相感時,會自然相通。這裡特別強調「凡有形質者」都不能進到竅內,可見這種「陰陽會合時」的電能,是難以用言語形容的一種深層潛意識狀態,這是練「炁」的心理狀態。

煉「道功」就是要煉這種「炁」(沒有形質),才能生化物質的身體(有形)。至於天地「靈氣」,有很多不同的類別,如何能夠取得較高層次的「罡炁」,或其它更高層次的「炁」?仍待修煉者各自體悟了。

「氣」是由元神、意念主宰的,是「練氣化神」的階段;「炁」是由「關竅」來收發運用的,無形無象、沒有重量、沒有固定型態,但可以確定的是它有無止盡的「能量」。

「氣」較為具體,一般人都可以經過訓練來察覺它的存在,也可以很容易的透過物質現象如氣色、風水、儀器等,查知氣的存在。「炁」是非物質的,它像是以「能」的型態存在,少有人能知覺它的存在,也不易用任何方式瞭解它、運用它,只有人的「靈性」可以覺知它的存在。

「炁」只能透過腦部幾個關竅、規體來鍛鍊,腦部的關竅、規體要由深層潛意識來開發,是人體、生命的主宰,是「煉神返虛」的階段。

  二、煉「炁」的方法:

     「道功」修煉方法中,有詳細解說和步驟,於本文中此不再多談,只從理論加以旁證。《道德經》:「天地之間。其猶橐籥乎。虛而不屈。動而愈出。」這裡把天地比喻作「風箱」,其內雖然空虛無物,可是就像風箱推拉之間能夠產生很大風力(能量)一樣,透過呼吸的循環、運轉方法,不斷練習就可以「動而愈出」。除了「橐籥」外,道德經上還有「谷神」、「玄牝」、「希、夷、微」等章句,都是說明「炁」的景象。

  三、功效及優缺點:

     「炁」是沒有止盡的宇宙之能,更上是「道」、「自然」。「炁」有許多種,修煉者煉成什麼「果位」,在於煉的是什麼「炁」,這與每個人的心性、先天有關係。

「炁」不會耗費人體的熱量或養分,還能向天地採借吸取,其功能就像念力、超能力、神通或特異功能,但是最忌諱耗用「道德」,一但違背道德或心起邪私之心,違反了天地自然的規律,就會使功力減少、消失,甚至會有「逆天者亡」的後果。

「玄罡炁」是崑崙仙宗所熟知的一種「炁」,是每一個修道者,也是內家武術追求的最高境界。缺點是在修行過程中,要能夠心性嚴謹、合天之德,否則就會「地獄門前僧道多」了。

 

肆、「力」、「氣」、「炁」三者之間的關係:

     「氣」的層次比「炁」低,使用不當時會把本身「元真」耗盡,或是在發勁傷人時,會傷及本身經絡的活力,故「以氣傷氣」就不能長生,只有善養其氣才可以更健康、可以延年益壽。

「力」的層次更低,多用會阻氣、滯氣,把全身經絡閉塞,掏空人體先天帶來的「元真」,加速催人老化而已。

「力」、「氣」、「炁」三者之間的關係,可以從以下幾點分析:

一、層次說:力、氣、炁三者有其產生的嚴密關係,其產生順序如下:

  ⑴力:筋骨強壯、肌肉結實、活力充沛的人,很容易練出紮實的氣功,身材瘦弱、精力虛耗者,無法練精化氣,練不出氣來。

  ⑵氣:知氣、用氣、氣力充沛以後,還要心神專一、意念堅定,提昇到精神層次,這時會體會到「精足不思淫、氣足不思食、神足不思眠」的道理。

  ⑶炁:筋骨強壯、真氣充沛、精神飽滿時,打坐中很容易進入全身像是被一團柔、綿氣體包住,無須費力就飄飄然進入「杳杳冥冥」的境界。透過元神壯實,才會有開發腦部特異功能的現象。

  ⑷    歸納這些修練層次,就是陰蹻、仙骨主管「力」的強弱,陰維、陽維主管「氣」的強弱,靈台、玄關主管「炁」的強弱;由精、氣、神( 力、氣、炁 )的逐步訓練,三真合一、三才合一,完成「人體改變工程」的重大任務,使人體的肉體、靈魂都提昇到超凡入聖的地步。

這種身體的改變,包括有形的體能和無形的精神力。從力( 筋骨、體能 )、氣( 各部器官、氣脈經絡、精神意志 )、炁( 天地靈能、自體靈能、以炁換氣 )三個管道同時著手練習,可以有效率、迅速的把身體改變。

二、機緣說:

第一個說法有矛盾之處,譬如些內家高手,看起來身體瘦弱的樣子,但是發勁時卻兇猛無比;有些人既無力又無氣,卻能有某種程度的神通或超能力產生,不見得都要經過練精化氣、練氣化神、練神返虛的這個階段,像這種情形,只好用「緣分」來解釋。

各人先天機緣不同,不一定像「層次說」的按步就班,依練精化氣、練氣化神、練神返虛一步一步走來。譬如說:有的人很容易就會得到能量很強的「炁」,對於練精化氣、練氣化神、練神返虛這過程似乎很輕易的就渡過了。其心態也許就像佛家修煉者「放下臭皮囊」的觀念,精神能力已達到很高的層次,肉體卻沒有起眼的地方,那只好歸之於「機緣」了。

這種說法和「層次說」相違背的,其缺點是如有人以妄想、執著來走這條路的話,會有「煮空鐺」( 走火 )、產生陰幻境界( 入魔 )等的危險。

 三、綜合說:

     前兩種看法都不是絕對的,因為「條條大路通羅馬」,天下沒有一成不變的事情,道法有十萬八千法門、門門皆通,每個人的天賦不同、機緣不同,除此兩種論說之外,也許還有很多不同說法和途徑,只要抱持著自然而然、無私無我的觀念去練,大致都不會有嚴重偏差,用不著互相排斥爭論。

  四、「練成武功氣傷氣」( 參考《道功拳劍秘錄》 )

       練武者多不能長壽,那就要探討「炁」、「氣」、「力」的優劣關係,才能說明其原因。

練「力」效果大,可是力大者氣脈不一定能通暢,用力而阻氣的結果,經脈阻絕、氣滯病生,就談不上延年益壽了。

練「氣」雖然功效甚佳,也能夠練到延年益壽,但如果用之不當還是會耗損人體靈能,掏空關竅內的「元真」以致短壽。

練習太極拳或道功拳者注重練氣,但會因個人見解習氣不同而有不同成果。習慣用力者即使練氣,仍是力多氣少,未能把力完全卸掉。氣多力少者,心性未能通達無礙,也是難以提昇氣的層次到「炁」的階段( 運用念力、靈力 )

「炁」和宇宙電能可以相通,「元真」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如果用道功修練的「靈」( 骨骼系統 )、「玄」( 神經系統 )、「任督」( 天地元真 )來練習道功拳,當然就可以延年益壽,就是道功拳的基本原理了。

 

伍、結論

  劉培中老師說:「修成大羅金仙後想什麼就有什麼。」反之可說:「不想什麼就不會有什麼。」如果對自己身體的「力」、「氣」、「炁」的功能想都不想,就不會產生這些功能。「人體改造工程」是要多方參悟,以包天裹地、大羅萬物、一心專研勤練的心胸,才能變化凡體。劉師也說:「如能退之將天之根、地之源的電能收歸本身胎元之內,此真正之天地人三才合一道功拳成矣。」道功拳和道功的關係於此可知。

許多練拳者皆注意口鼻呼吸之氣,實乃初步之法,如要進入深境,就得要練習運用人體電能,接引天地之電能,才能練出功夫及健康長壽。

《道功拳劍祕錄》:「若練剛氣可身體強健,而不壽;鍊內竅之氣,身體健康,壽可無限。」、「先天氣柔而勇,收放自如;後天氣剛而猛,放出不能收,故有礙健康。」、「看來力氣很大,但少長壽,這就是因為用橫力形於外的。內裡真氣先到外邊來,氣源受損,即是外強內空。」這些都是鍛鍊身體「力」、「氣」、「炁」的理論,依照這些理論的指導,配合適當功法練習,必能夠在追求健康、強壯身體的路途上有所收穫。

劉師曾說:「注重真理不可注重門戶。」太極拳的思維和中國文化密切關聯,愈研究愈覺得博大精深。在這裡謹將個人研究的一點心得和大家分享,盼能拋磚引玉獲得檢討反省,以使個人有所進益,尚請各方賢達不吝指正。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orrisio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