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某半年前始習太極拳,那是因為責任越大,越是怕死(所以又加重了保險額。一笑)。而轉換工作之後,工作量大增,身子越來越差,為了實現「將來女兒出嫁時狠狠地敲女婿一筆,再觀察他變青的臉色來取樂」的大計劃,所以修練太極拳。(本來想練八段錦,但沒遇上。) 愚某師承自香港太極總會始創人 鄭天熊 太師祖。授業師父姓 江,青怡太極學會的女導師,不便透露姓名。(其實是因為老叫“師父”、“師父”,名字早就忘了 ……)主要修習吳家太極。

愚某學師不久,僅懂得入門第一套的方拳而已。 起初愚某也對太極拳有一些誤解,那都是金庸和武俠電影之過。在開始修習、多加發問,以及多方面找書籍來充實知識後,越來越覺得太極拳就像中國的「易學」一樣,是一項無所不包的大學問。 

誤解一‧「太極拳以柔制剛」? 首先,很多人都誤解太極拳是「以柔制剛」。那是不對的。拳名「太極」,顧名思義,是箇中同時包含「陽」和「陰」的。一味陰柔,倒不如叫「陰陰拳」好了。(聽起來好像某種電玩的樣子)  太師祖所著的「太極拳述要」一書所言,據愚某了解,「以柔制剛」是指用陰柔的手法來化解對方攻過來的剛猛之力。可是對方「本身」卻沒有被制服的。「四兩搬千斤」所指也類似。要是對方的攻擊如雷轟雨打般連續進攻,又或者對方體力比你強、耐力足夠,一味進攻到你沒力氣再化解為止,那你自己還是會被人所制。所以在以柔勁化解對方的進攻之後,還得要以剛勁來施以敵人身上,攻敵之本源,以達保身制敵之效。 書中所言,所謂「太極拳」,人們看到的「套拳」(套路)只是其中一部份。細分之下,「太極拳」包括的是「內功」(練氣)、套拳、推手、散手、器械。 以前的太極拳師,會先修內功氣勁。因為這是一切的根本。「……但,袛是學習太極拳和推手,對內功和散手,缺乏運用的知識,或根本就未曾涉獵過,如是僅得太極拳陰柔的外形,缺少陽剛的內勁,未能達到太極拳家剛柔相濟,表裡相合的要求。以之健身,尚無不可,倘用來應付敵人作自衛之舉,則手上內勁不足,法度欠準,樁步不牢,變化失去技巧,若此雖然練功半生,終難為用。」 愚某學拳時, 師父未教拳式,先教吐納運氣之法。 「……若與數人周旋,在雙拳難敵四手之下,(自身)難免會被擊中。倘若身體不強,根基不厚,受不起打擊。雖有妙著亦難舒展。或是本身內勁不足,擊中敵人而不能置敵於敗局,設不小心,為人中己,便會敗陣……」 

誤解二‧太極拳以慢打快 嗯,我只能說,我看過「很快」的太極拳。「很快」的意思是,在我還未看清楚之前,我已經被擊倒了。 太極拳在打套拳(即謂「盤架子」)時,的確是很慢的。因為它不能不慢。只有慢,四肢和肌肉才有機會「記得」這個套路(亦即四肢和身體在三維空間中的相互空間關係。簡單的來說是指你如何配合你的手腳活動)。這主要是由小腦負責的。 另外,以鍛鍊身體的代謝機能而言,動作越慢,所消耗的能量越多。有打過套路的朋友便能領會到這句話:假如馬馬虎虎快快打完套路,你不會出很多汗,身子也不會特別發熱。但要是你慢慢打,你會出很多汗,身子也會很熱。那是因為你的身子的能量消耗多了,自身代謝也必要有所提高。做運動以健身減肥的人,會做運動讓自己心跳加速,也是這個道理。 當你一路練下去,以這個慢速度去打套路時也很輕鬆時,已代表你的體能機能有所提升了。 而太極拳去到應用的時候,是能快則快,能慢則慢的。太極拳打手歌云:「彼不動,己不動。彼微動,己先動。」那個「先」字,已表示太極拳有快的一面。 但那個「快」不是指和敵人搶快(你一分鐘打十拳,我便要打十二拳),而是「快」(先)於敵人出手。 太極拳在對敵時的兩大原則,一是以靜制動,二是以柔制剛(嗯!?上面不是說過了嗎?)。 愚某只是說:太極拳不單是以柔制剛而已。因為它是剛柔並濟的。 以靜制動,是指「頭腦冷靜、待敵動而搶先機」,而不是等到敵方形成攻勢才來回應。敵方要是已經出招,你才回應,就算己身再快也必太遲。 以柔制剛,是指「……應付攻擊時,不可和對方抗力,要利用技巧的方法避重就輕地消解和還擊」。 所以太極拳中沒有擋格的招數,而常用「消卸」和「牽引」。這就去到太極拳中「八門」(掤、履、擠、按、採、挒、肘、靠)的命題了。愚某入門尚淺,未曾去到。 要做到這種消卸和牽引,需要高度靈敏的聽勁能力,以及高速的反應力。要去到這個層次,不論根據書中或是愚某的觀察,那就是「苦練、思考、發問、思考、再苦練」。 

誤解三‧太極拳空好看 家師曾說過:「太極拳打得好、打得正確、純熟的話,架式會很好看。」 至於為什麼會好看,這卻是 師父沒有教過的。這倒是愚某從醫學和自然科學中找到了解釋。 人類對「美」的感知,有一套特定的規律。最常見的是「黃金比例」。而人的手腳位置,在發揮最大功效的時候,往往是正處於「黃金比例」。 打個比如,一位太極師傅在擺出「單鞭」這個架式時,他會沉肘垂肩,雙手打開至以軀體為中軸的話兩邊各四十五度的情況。而假想這師傅的手掌、腳板是一個矩形的四隻角的話,從正面望上去,那正好是一個1比1.62的黃金矩形。正側面也是如此。 稍為熟悉太極的人,都知道「單鞭」除了是套拳中的「定段架式」(由一段轉至另一段時的中間stage),也是極具威力的一招。而太極拳其他招數,愚某尚未全部計算出來,這點留待日後再和大家討論。 “「打得好的太極拳會很好看」的理由是符合黃金比例”這個論點,只是出自愚某的推斷;還沒有和 師父討論過。而坦白的說,愚某也不覺得 師父會有興趣。 

至於「打得好看的太極拳是好的太極拳」這一點,就不是愚某有興趣的了。那些在台上的「風雷綿掌」(拳腳交加,如風飛揚;口中吆喝,如雷震天;拳腳無力,柔軟如綿),更加提不起勁去理會。 版友阿企提到的「標準套路」、「表演套路」,那也是有的。但那是為了表演和參賽才定立的。要知道太極拳各家各有其要旨,在比賽時你打你的我打我的,同樣是一招「攬雀尾」,有時候兩家會形似而神不似,有時會神似而形不似。這樣子不好比較,難以定奪參實者的高低。所以比賽大會預先設定某幾項套路,列為標準。至於「表演」那是的確純粹娛樂性質,為了「好看」而已。據愚某所知,這裡有所謂「十式」、「廿四式」等。 

愚某的師父也有教授一眾師兄弟表演套路和比賽套路,但那是在課餘和討論時才教授的,而且主要對象是已經熟習套路的師姊師兄們。她並不鼓勵初學者光練這些。 愚某知道外面有些太極班,就好像某些教授鋼琴的音樂中心,光讓你操練某一兩首歌曲,好讓你去達到你的目的。例如只讓你學會彈某首流行曲,在女朋友生日時或泡妞時表演。但你是否真正學到了鋼琴、學到了功夫?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orrisio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