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有」到「無」達至化境(葉准)


註:葉准乃葉問宗師長子,按輩分算是李小龍的師兄.並且在何宗道版《李小龍傳奇》中扮演其父親葉問。


偶然翻開一本兩年多前之正氣雜誌,是以英文撰寫編輯的。出現十二個中文大字。這十二個大字是「以無發為有法,以無限為有限」。但書中並沒有詳盡闡釋,僅說是從李小龍書本中轉錄,並說是截拳道之精髓。若干年前,我在一本經典拳譜中亦見過「化有限為無限,變有形為無形」的句子,文字稍有不同,但內容卻是一致。多少年來,武術界對上述句子有不同解釋。筆者以近半個世紀學拳和教拳的心得,嘗試加以解釋,希望對同門有所幫助,也希望愛好此道者共同商。

所謂「法」是指法度,是手法、方法;所謂「形」,是指形式或者招式。法和形基本上是一致的。1970年,李小龍在香港「歡樂今宵」的時候,曾說過這樣一句話:「功夫在實用時是沒有固定形式的。當水放在圓形的器皿時,水的形狀是圓的;當水放在四方的器皿時,水的形狀便馬上變成方形。」當時有朋友問我,既然功夫沒有固定形式,是否功夫不需要學習?這說明聽者對小龍的話有誤解。事實上,學功夫的過程是從有固定的形式開始,最後達至無固定形式。每一門都有固定的手法,如詠春的攤、膀、伏,蔡李佛的掛、哨、插。這些手法都是該門功夫的基礎,從而形成該派功夫的風格。這些手法對初學者十分重要。因為這些手法是每一派功夫從經驗中積累下來的,都經過千錘百煉,都有它的一定價值,所以學者要好好的學習它瞭解它。但如果將這些手法一成不變的去套用,那就一定不會學到上乘功夫。葉問宗師曾道:「是人去使用功夫,切莫倒過來給功夫奴役人。」這句話的意思是要靈活的使用功夫,也就是要在原來手法的精神下作出靈活的變化。這個變化甚至可以變成無固定形式。只有這樣才能突破形式的束縛,使武功達至更高的境界。

「限」字歷來有許多不同解釋。這裡的「無限」,甚至有人解釋成對時空無限的發展,這是不切實際、不著邊際的抽像解釋,只能嚇嚇無知的人,而對學者並無幫助。「限」應解釋為限制,因為對初學功夫的人來說,需要很多禁忌。如詠春雙手就不能交叉,拍手忌內門,甩手莫追等諸多禁忌,初學者應嚴格遵守,因為這些禁忌都是經驗積累所得,如果不嚴格遵守就容易吃虧。但如果一直被限制,則容易把自己局限在狹窄的小胡同裡轉來轉去,無法在廣闊的天地裡自由發揮。因此在學習的後期,應該將某些限制逐一解開。但要解開每一個限制,首先要知道為什麼要有這個限制,從而想辦法去用了另一個方法去代替它,進而超越它。例如「手忌交叉」,為什麼不能使用交叉手呢?因為交叉手容易被對方用一隻手壓住面手,底手不能很快抽上來,容易被對方用另一隻手打擊,所以成為初學者的一種禁忌。其他的禁忌也一樣,只要你明白它的害處,而又能夠將這些害處化解,禁忌就不會變為禁忌。葉問宗師教功夫反對使用口訣,認為功夫的口訣不同於其他口訣。如九因歌是永恆不變的,但功夫的口訣並不是永恆不變的。初學者如果使用這些口訣,把口訣誤解為如九因歌一樣永恆不變,增加日後化解的困難。

從「有」到「無」是學習功夫必經的過程。如果只停留在「有」這一個過程,則未突破「形」的限制。只有用心領悟,精益求精,才能進入從「有」到「無」的化境。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orrisio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