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的正確喝法

觀念

大家都認知水占人體重量60%以上,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純水的分子結構很簡單,一個氧原子(兩價負電荷)加上兩個氫原子(各帶一價正電荷),我們可以假想成一位母親(氧原子)兩隻手各牽著一位活潑可愛的小男孩(氫原子)。基本上這是和諧、穩定的組合,與人無仇無怨,正常的水分子對外的總電荷為零,亦即是中性的。如果有一天因為外力因素,母親的一手與小孩分開,脫離的小男孩活力十足,到處亂撞,這就是酸(Acid)。一手牽著小孩,另一手空著的母親,非常焦急,手到處亂抓,希望牽回分開的小孩,這就是鹼(Alkaline)。

正常狀態下的水分子,雖然是穩定又中性,畢竟氫原子就像活潑的小孩,雖然母親手牽著他們,可是兩個小孩仍然忽前忽後、時左時右,圍著母親轉來轉去,小孩子踢石頭,踩螞蟻窩,攀花折木,毫無顧忌。我們設想一個極大的親子比賽場面,大家亂烘烘的一團,大家看不出什麼門道,可是一旦母親都站在前排,孩子們都在後排「亂動」,那麼「效果」就出來了。水分子整體是中性的,可是靠氧端表現負電力量,靠氫端有正電力量,這些微觀的、局部的、有方向性的「在地」力量,正是我們以前所討論的溶解(Dissolution)現象的根源。

鹽巴(氯化鈉)的結晶非常穩定,因為氯是負電一價,鈉是正電一價,就好像一個棋盤上,黑子白子一隻一隻整齊錯開地排放,然後一層一層疊高,構成方型立體結晶,可是一點鹽巴掉進水裡,黑白子一一被拆解,氯離子被氫圍成一堆,鈉離子貼近氧端又是一堆,這是因為水的局部微觀的電力,比鹽分子內部的凝聚電力還要強。

何謂軟水與硬水?

天然的地面水,按照水中所含的礦物質(主要是鈣)其濃度高者為硬水,濃度低者為軟水。台灣本島的水質,愈往北水質愈軟,愈往南水質愈硬,這是天然的「南北失衡」,非人為所能改變。通常軟水的口感比較好喝,硬水喝起來比較「粗」,這種口感上的差異,主要在於礦物質的總電荷量不同。人的嘴巴與舌頭的感覺靈敏度,遠不足以分辨出這些超微量礦物質及濃度上的差異。除了口感外,硬水對人體皮膚也比較「粗」,洗過以後,總感覺乾乾澀澀。

歐洲有許多國家的水質,比台灣南部的水質還要硬很多。針對硬水,歐洲人在生活上有以下幾種因應辦法:

  • 「懶」於洗澡:大多數歐洲人一星期僅洗澡一、二次,尤其是法國人,寧願多灑香水也不願洗澡,每天簡單地「洗洗屁屁」就睡了。西歐許多國家的廁所,在馬桶旁邊,多半就有一個和馬桶一樣大小、但看起來像個無蓋馬桶的「洗屁屁」器。
  • 習慣飲用包裝水:因為口感較佳,法國許多名牌礦泉水,比啤酒還要貴呢!還好水質的硬度高低,對人體健康並無太大影響,因為進入胃腸的鈣,不管是什麼型態,絕大多數都不被吸收,最後會隨著糞便排出體外。這樣人體「進出」一回,大概會讓大便稍硬而已。

水質硬度,也不會增加尿路結石的機會,因為法國水質遠比我們硬,其結石病例的盛行率卻低於我們。

自來水煮沸後飲用,除了有消毒殺菌效果,也有部分硬水變軟的功用。無論用什麼材質的水壺煮水,一段時間後水壺內部會積壺垢。水質愈硬,壺垢堆積愈快。這些垢亦屬於鈣的結石,但與人體結石草酸鈣不同,前者通常是碳酸鈣、磷酸鈣、鎂化鈣等,積得太厚,有時可以整層剝落下來,就像一小塊石板。從這些壺垢形成的過程來觀察,雖然是硬水,未加熱時,無論放在壺中多久都不會結成壺垢,一旦加熱沸騰(加入能量),就沈澱析出。由此可見,能量因素在結石形成的重要性。

五道濾心RO,改善水質

想要飲用安全可靠的軟水,推薦讀者們使用一般標準五道濾心的逆滲透(Reverse osmalarity 簡稱RO)純水機,這樣便可達到日常生活所需的標準。這五道濾心包括:一道固態顆粒雜質過濾;三道不同大小的活性碳,吸附水中的可能有害的化學物質;及一道半滲透薄膜,充分達到「乾淨」及硬水化軟的效果。

現在市面上販賣的包裝飲用水,幾乎半數以上是用自來水經RO處理,如此而已。而夏天市面上的食用冰塊,也都是RO水降溫製成的。如果RO的各道濾心能按規定的使用期限更換,可直接飲用,安全無虞。

近年來,有些純水機商品號稱有七道過濾,就是在標準的五道濾心再追加什麼磁波、能量、礦晶等,這些額外附加的設備到目前仍無客觀的科學證據可以證明其效果,所以大家就自行「意會」吧!

有些人傳說,長期飲用RO水或蒸餾水等純水,會造成礦物質及微量元素的攝取不足,甚至衍生疾病。事實上,在均衡飲食的生活下,不可能發生這些問題,我們的食物來源豐富,無論是動物或植物,它們「生前」吸收天然水源,細胞內富含各種元素和水分;而喝純水當然沒有礦物質,可是純水泡的茶、煮成的湯、調理成的菜式,各種營養及礦物質應有盡有,乾淨又安心哩!

水是地球上生命的根基,在絕大多數的狀態下,它都是穩定又中性。現代生活中有關水的廣告,五花八門,讓人目不暇給,無從判斷,如電解水,目前全世界只有日本人製造和推介這類產品,其實水的一定「外力」下,例如通過電流,的確可能產生電離現象(往兩電極集結),甚至產生電解作用(水分子拆開變成氫氣和氧氣),可是一旦離開機器,外力因素消除,水逐漸回歸中性穩定的狀態,並無客觀醫學證據顯示其療效可涵蓋人體各種慢性疾病。

另有一個「新興」名詞是黃金奈米水,說穿了它又是一個跟著時代走的廣告詞,科學上根本沒有什麼「水分子團大小」的問題。每一個水分子都是奈米大小,每個水分子對身體都有同等效果。同樣的,有些號稱能量水、宇宙能量水,到底是真是假,只要翻閱童話故事──國王的新衣,答案就在其中矣。

一般家庭飲用水,不管自來水的「軟硬度」,只要加裝上標準的五道濾心RO,並定期更換,水源便符合日常使用的安全標準,用來燒開水、泡茶、煮咖啡、熬湯、做菜,樣樣皆宜,額外附掛的什麼磁波、礦晶、能量石等還沒有科學數據可以證明其效果。

(本文擷取自「人體石頭記」一書,由原水文化發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orrisio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